【企业文化-人物故事】 


吴良江:有挑战才有进步

 

人物名片:吴良江,生产部生产运行支持工程师,425日出席2023年福建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泉州市劳动模范”和“泉州工匠”“泉州市技能大师”、泉州市“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主导多项创新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埋头苦干 练就技能当专家

从十九岁进入福建炼油厂参加工作开始,吴良江的人生就和石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公司的三十一年工作中,他参与了炼油厂建设、400万吨炼油改扩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建设、乙烯脱瓶颈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经历多个岗位的磨练,有经历过困难和挑战,也收获过成功和喜悦。

“有挑战才有进步,才有成就感。”回顾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刚刚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公司生产部生产运行支持工程师吴良江这样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装置操作员时,吴良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屡获佳绩,很快熟练掌握7套炼油装置的生产操作技术,逐渐成为加氢装置行家里手,多次受邀外派支持石化企业新建装置开工。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有空闲就琢磨着有没有能改进的地方。”吴良江刚进厂最初四年是普通的操作工,负责炼油、管阀,每日机械而繁琐的工作。熟能生巧,在熟悉的日常操作后,他开始留意到一些不足,然后想出“小窍门”加以改进。他的优秀表现引起了车间负责人的注意,很快成长为主操作手,独当一面。

吴良江勤学善思,结合生产实际,总结提炼标准操作法,在公司内广泛推广培训,提升操作人员操作水平。他担任班组长后,狠抓班组管理,制定实施关键考核指标和行动清单,发挥先进模范带动作用。针对重点部位、关键设备运行管理,他采取“包机管理”的看护办法,确保关键机组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他结合实践探索,形成班员积分制、责任区认定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班组管理法,所带的班组被评为“福建省工人先锋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班组”。

 

刻苦钻研 矢志创新出成果

“乙烯裂解产生的燃料油,目前深加工手段有限,我们通过技术攻关,转化为加热炉燃料,顶替高价的天然气和液化气,资源转化再利用成效显著。”吴良江介绍,这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能源费用近1亿元。

吴良江总爱往生产现场跑,“琢磨”点事情来。他从改造空气预热器到替换加热炉燃料,再到整改蒸汽管网保温,每个点子的落地都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公司创新日活动中,他一个人就获得了4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被称为公司“爱迪生”。

创新是第一动力。吴良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把解决问题看作提升机会,积极投身创新创效工作。他针对现场扳手使用不便的特点,研制“多功能F型防爆扳手”,获得国家级实用型专利证书。

“吴良江是个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同事们评价说。

吴良江致力推动“用乙烯焦油替代催化油桨作为加热炉燃料”项目,这种做法当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遭到许多同事的质疑。在重重压力下,他挺起胸膛:“我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利用溶脱装置加热炉开展试烧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调整优化后,终于试烧成功,这一创新做法,不仅烟气中硫含量大幅降低,加热炉火嘴磨损和炉膛积灰情况也明显改善。这一做法于2014年推广到全厂加热炉,取得显著效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公司加热炉烧油量从平均6/小时提高到22/小时,大大降低了高价值原材料的使用量,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能源费用约2.88亿元。

 

搭台筑梦 培育人才促发展

作为职工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主导人,吴良江经常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实操技能培训,为员工讲解机泵开停标准操作、能量隔离操作要点、现场安全管控等内容,通过持续开展培训助力人才培养,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08月,在吴良江的积极倡导推动下,职工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投入使用,这是国内石化行业首个以真实生产装置为基础改造而成的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基地。该基地总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要设备423台,可以进行石化生产所有基本科目的操作演练。培训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操作骨干为兼职讲师,高学历理论知识深厚的青工为兼职助教,形成“黄金组合”,采用小班教学让学员们学得更快更深更有效。

“作为基地主导人,要主导好基地的建设、课程设置和培训三方面内容,根据生产实际的需求设置课程,这样的培训更接地气,符合业务团队需求”吴良江介绍。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为新进厂的大学生提供培训平台,二是为在职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提升培训提供平台,还包括竞赛、晋级、创新等功能,在吴良江带领下,目前基地已开发6个培训区域,10多门实操课程。经过该基地培训后的青工分到岗位,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上手较快。

吴良江充分发挥和利用基地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打造内训师队伍,每年培训数千人次。结合生产一线员工队伍现状,定期开展生产操作技能竞赛,2022年负责实施生产岗位操作工技能竞赛,700多人参加竞赛,达到了全员参赛、全员练兵的目的,取得显著成效。他精心组织定期开展“青年大讲堂”“劳模微宣讲”,组织青年员工参与工作室建设,在青年中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钱程:学在日常 干在现场 才能应对异常

 

人物名片:钱程,生产部炼油一业务团队班长,426日参加2023年泉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被授予“泉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获评“中国石化技术能手”、“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炼塔管廊丛中,一个身材魁梧的身影来回穿梭,正是公司炼油一业务团队班长钱程,他正在装置区进行巡检。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秉承苦干实干、精细严谨的石油石化精神,从一名普通外操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一线班长。

 

立足岗位 苦练技能成能手

刚入职时,钱程被分配到加氢装置,就卯着劲儿,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抓住每个学习机会。生产团队为他指定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他就一步不离地跟着,不懂就问,从装置基本情况到工艺原理,再到设备原理,他总是刨根问底地学习。

有时师傅都被钱程问住了,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是操作工,有些事不需要了解得那么仔细。”可是,在钱程看来,“要学就要学透、要干就要干好。”师傅教不了的,他就去请教工程师和经理,有时怕麻烦别人的,他就去翻阅技术资料。

钱程仅用三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他所在生产装置的全流程岗位操作技能,迅速成长为操作骨干。在公司组织的操作技能竞赛中,入职不久的他获得了竞赛一等奖,成为了技能状元。当披上红绶带的那一瞬间,他更加坚信了学好技能、练好本领的决心。

“反应器催化剂卸剂是复杂作业,既要在受限空间里作业,更要24小时作业。”是装置检修期间的一项苦差事,也是一块“硬骨头”。钱程主动向领导请缨,承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他二话不说,带头组建青年突击队,从钝化清洗开始、再到反应器换剂监护,每个环节参与,帮助细化制定方案,最终实现最短时间装卸剂工作。

钱程常说:“学在日常,干在现场,才能有把握地应对异常。”一次接班后的巡检,细心的他发现压缩机厂房有一滩润滑油,顺墙壁淌下,他立刻察觉到异常。他迅速排查源头,进行设备检查,发现轴头泵的润滑油管线接头出现裂纹,极易导致机组停机。他迅速反应,立刻汇报,通知现场和控制室人员进行备用机组准备,快速完成机组切换,避免非计划停工事件。

 

强化管理 狠抓三基当标杆

2017年,技能过硬的钱程被任命为班长,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线班组长是企业里的“兵头将尾”,更是公司的管理向基层一线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钱程注重提升操作人员的现场巡检质量,针对重点部位、关键设备运行管理,多次避免因关键机组停运而导致的装置生产运行波动。

有一次,氢提纯装置检修期间,解析气压缩机开机屡次失败,经过诸多技术人员,包括设备厂家专家的努力,仍然不能成功开机。钱程带领班组人员,细致分析原因,逐一确认系统流程,经过一番努力后,压缩机顺利开机,装置顺利开工,把检修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

钱程坚持精细操作就是向管理要效益。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参加“毛利提升”和“节能降耗”劳动竞赛,紧盯关键毛利参数、关键能源参数等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班组精细化操作水平。他所在的班组多次获得公司毛利提升和节能降耗(KMV/KEV)竞赛第一名,他本人多次被公司工会评为“优秀班组长”。

 

锐意创新 提质增效出成效

“小优化小创新也能创效益。”钱程常说。

有一段时间,装置石脑油产品连续不合格,硫含量远超控制指标,影响下游产品质量,虽然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问题也是得到有效解决。当大家都束手无策时,钱程没有放弃,通过细心调整,终于发现了问题,低分油进入分馏系统导致的,从而推动进行流程改造,最终解决困扰生产的老大难问题。

有了这次经验,钱程更加认识到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种子。针对加氢处理装置反应炉热效率低的问题,他带领班组积极投身创新创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加氢处理反应炉热效率技术攻关,通过改造节能设备及燃烧系统,使设备热效率从87%提升至93%,每年节省能源费用50多万元。

钱程还参与创建职工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针对石化行业特点和员工培训需要,开发课程、培训员工,梳理总结外操典型性操作法,参与编写《外操典型性操作法》,并协助组织拍摄成教学视频,帮助新员工快速、规范地掌握基本操作法,这一做法被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评为“2021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用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铺就美好前程。平凡岗位也能有不凡作为,钱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黄舒艺: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人物名片:黄舒艺,技术与规划部优化工程师,428日参加泉港区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扬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被授予“泉港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获得“中国石化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她是个爱笑的姑娘,这是许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但是她没有把柔弱当成借口,她苦练本领、勤奋好学,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为炼化企业核心装置保驾护航;她甘于奉献、主动请缨,担任抗疫志愿组组长,协调组织志愿者承担物资配送等后勤保障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让我来,我可以

2018年黄舒艺从福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核心装置——乙烯装置,刚走出校园的她,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山大,但是她牢记“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的寄语,在岗位上苦练本领,努力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她常泡在现场,烈日下、雨天里,冷箱旁、反应器上,照着设备学流程,哪里有活去哪里。现场老师傅们看她是女生,有时候会关照她,虽然还在爱美的年纪,但是她却丝毫不介意晒黑,不在乎汗水浸湿了头发和衣裳,她却常说“让我来,我可以。”仅用三年时间,她就掌握了乙烯装置的内外操作技能,成为核心装置乙烯区域的操作骨干,在公司和烯烃业务团队内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一次裂解气压缩机安全阀故障起跳,她配合班组沉着应对,有效处置避免生产装置出现大幅度波动。

 

主动投身抗疫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进驻厂区,坚守岗位,精心搞好生产运行操作,帮助装置成功渡过人员少、风险大的特殊时期。在疫情吃紧的阶段,随着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的员工人数逐渐增多,药品、食品等需求越发多样,她主动请缨,组织号召青年,投身抗疫志愿服务,担任抗疫志愿服务组组长,统筹志愿者承担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后勤保障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立志成为优秀工程师

“石油石化行业竞争激烈,作为一名工程师,我要苦练本领,钻研技术,为公司提质增效出谋划策,这是技术人的情怀和追求,而我要学的还很多。”

今年,她调任到技术与规划部计划与优化模块,成为优化工程师。她积极参与职工创新工作室具体工作,为推动毛利提升、降本降费等攻关项目落地实施发挥积极作用。2022年职工创新工作室全年形成52个攻关项目,推动完成20项,为公司提质增效发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作用。

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奋斗和奉献的青春最美丽。”她说。


吴秋月:心无旁骛做计划

吴秋月,中共党员,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技术与规划部业务计划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员示范岗”“女职工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31年前,吴秋月从抚顺石油学院毕业,来到福炼工作,从操作员开始,干过生产操作、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成长为公司名副其实的 “业务计划专家”。

 

带着思考干工作 

19917月,刚从大学毕业的吴秋月被分配到当时的福建炼油厂加氢重整装置。那时候装置里的大学生不多,个个都是香饽饽,装置上很多工艺技术上的活,都会让大学生参加。生产业务慢慢地接触得多了,她在工作中就学会带着思考看问题、找原因、想办法、做优化。她主导完成了碱渣处理装置的改造工艺设计,根本解决了长期困扰装置的废渣治理问题,并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通过技术革新,解决了预加氢临氢系统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她参与编制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多套装置故障甩负荷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一体化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做出积极贡献。

她说,“工作30多年,我参与了福炼早期的92.993.6装置开工,见证了福建省结束不产一滴油的历史,承担了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的方案审查和开工试车协调工作,亲历了合资公司的发展、壮大,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心无旁骛做计划

2012年,吴秋月调任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技术与规划部业务计划高级工程师,负责协调完成公司业务计划、综合计划等计划编制工作。业务计划对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公司长远发展,又要符合当下经营决策,目标既要合理可行,又要兼具挑战性。业务计划编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既要面对编制时间周期短、统筹协调人员范围广的困难,宏观市场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但她总能认真静心思考,心无旁骛做好计划编制。

多年的生产技术岗位经历,让吴秋月对编制业务计划各环节都很清晰,也深感责任重大。她说“业务计划是一张指引公司发展的蓝图,我深感重任在肩,更是责无旁贷。”她怀着这份情怀,深入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探索先进业务指标,分析竞争位置,与股东方沟通发展方向,交出一份份高质量的业务计划,助力公司在实现“成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化工公司”愿景道路上阔步前行。

做个热心老大姐。近年来,公司员工新老交替比较多,年轻员工日益成为公司各个业务领域的生力军,但是难免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吴秋月总能从年轻人角度出发,耐心指导,帮助分析业务短板弱项,发挥“传帮带”作用;在生活中,她也乐于引导青年人更多地参与文体活动,赛场上不论输赢,她总是那个开怀大笑的“吴姐”;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队伍,谁家有困难找她准没错。

现在,她又沉浸在公司下一个5年业务计划的编制工作中。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心得,吴秋月说:“择一业,忠一事。既然选择做石化人,就在这个行业里发光发热。我很快就要退休了,我更珍惜和热爱这份事业,在岗一天、爱岗一天,工作标准不降、工作效率不减、工作态度不变。”

      

张宏河:沉下心来抓生产

张宏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为福建联合石化储运业务团队PCL、党支部副书记,曾获“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94年,张宏河从抚顺石油学院毕业,加入当时的福建炼油厂,被分配到油品车间工作。从此以后,张宏河一直在储运系统摸爬滚打,从储运操作员逐渐成长为团队生产经理。

沉下心来抓生产

在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开工阶段,其中一条关键路径就是投用新火炬系统。火炬系统首次投用,涉及工艺装置众多,流程相互交错,沟通协调界面复杂,面对艰巨的任务,张宏河不等不靠、沉下心来,细细梳理管线走向,不断在心里盘算推演投用方案。他骑着自行车,从早到晚、从东到西,爬高钻低,摸过关联每一段管线,逐一对接关联装置,弄清工艺介质。他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生产条件确认、开工安全条件确认、安全管理提示,反复进行桌面推演,做实做细每一个细节,设置吹扫流程、细化投用方案,因为前期准备充分、措施到位,火炬系统按期安全投用,为后续装置顺利开工创造有利条件。

储运罐区分布广、系统管网复杂,巡检难度大。为了做好装置的巡回检查,张宏河提出的“网格化、全天候、覆盖式”巡检法,在团队内小有名气,这是他多年生产经验的积累。这种巡检方法的关键在于结合岗位责任制,确保各个区域责任到人,实现巡检网格化、责任不落空,要求每个区域责任人接班后、交班前都要第一时间,把巡检区域走一遍、流程确认一遍,落实“十交、五不接” 实现全天候、覆盖式巡检。有一次,团队员工按照他的巡检法进行交班前巡检,走到气柜区域时,突然听到压缩机入口处有异响,班组迅速组织排查,发现压缩机入口膨胀节裂纹。班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发现及时、处理妥当,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干生产就是要认真,防微杜渐、细致入微,就能搞好生产。”张宏河从事多年生产管理,颇有感触。

 

主动应变促提升

“生产只有不断优化,主动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运行才能更稳定更高效。” 张宏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些年,面对公司发展新需要,他不断推动储运系统优化升级,取得累累硕果。原有沥青装车设施能力不足,沥青陆运出厂受到制约,他主导装车设施升级改造,沥青出厂量月均增加7000吨,一举消除物流瓶颈,增加创效点,更为沥青产品打开市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优化油品调合质量、避免质量过剩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他结合公司汽油池结构,推动汽油在线调合项目投用,提高汽油调合稳定性,降低产品质量富裕,提高了整体经济性。这几年,他不断地推动物流优化,新增乙烯碳九产品出厂、对二甲苯产品管输项目……这其中都少不了他的辛苦付出。

近年来,随着油品质量升级,要求越来越高,成品油的质量控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成了他攻坚的课题。一有空,他就泡在现场,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锁定薄弱环节,制定提升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油品装卸和质量控制操作,他相继完成10个相关制度的编制,以制度化建设,推动规范化操作,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张宏河说:“工作以来,有过收获,有过挫折,我始终坚信,问心无愧是最好的褒奖。”

      

庄荣春:不当“差不多”先生

庄荣春,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业务团队燃机岗位内操,曾获得公司“技能状元”等荣誉称号。

1992年,庄荣春高中毕业后,加入当时的福建炼油厂,成为供热车间的一员。五年后,他调到燃汽轮机岗位,从此开启了与燃汽轮机打交道的日子。

 

能力是实践出来 

2007年,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庄荣春来到公用工程业务团队燃机内操岗位。

虽然都是叫“燃机”,但是一体化项目的燃机是配套汽电联产,设备是国外进口,连操作说明和操作界面都是英文的。

面对全新的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 他有些为难,看到英文更是头痛,心底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自己只是高中毕业,是不是应该让年轻人来干这个内操更合适?”

当时,团队领导看到他犹豫的样子,鼓励他说:“你操作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强,只要下一番功夫,肯定没问题。”

有了鼓励,他的学习劲头高涨了起来。为了熟悉工艺操作,他主动当起了技术商的帮手,协助调校系统,边干边学,进步不小。

但最难的还是语言关,他除了捧着英汉字典挨个翻译陌生单词之外,还画出英汉对照的操作画面以增强记忆,很快,他就把英文操作说明学懂悟透,特别是后来经历新装置开工锻炼,他成长为团队的燃机操作专家。

2019年,风机故障导致燃机频繁跳车,他深入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症结,提出优化原设计联锁逻辑、改造风机风门等改进措施,经团队采纳实践,成效明显,避免了同类型故障发生。另外,他还不断优化燃机补燃操作,近三年来燃机和余锅的补燃成功率达到100%

回想从门外汉到“操作专家”的过程,他说:“很多事情重要的是实干,而不是空想,能力是实践出来。”

 

不当“差不多”先生

6481单元低温热回收项目是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项目之一,庄荣春作为项目成员,全程参与项目的施工投用。

受到年初疫情影响,项目进度一度耽搁,为了确保按时中交,他牵头负责项目的“三查四定”,逐一落实管线、阀门安装情况,督促及时整改发现项,认真地对待每一处细节。

有时候,施工方会调侃让他松一松,差不多就行,他严肃地回答:“安全生产可容不得一丁点‘差不多’。”

正是庄荣春这种不当“差不多”先生的坚持,他的徒弟们耳濡目染,逐渐成长为装置骨干、专业技术人员。

“师傅的严谨细致教会我认真,他的敬业奉献教会我职业态度。他告诉了我,没有差不多,只有竭尽全力。” 青工崔鸿达敬佩地说。

谈到自己的工作体会,庄荣春还说:“尽管工作普通而平凡,但只要坚持下来,就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因为我相信努力的结果一定是收获和喜悦。”